总投资34万亿“新基建”下的BIM出路

总投资34万亿“新基建”下的BIM出路

2020/3/16 17:52:30

你最近有被“新基建“这个词刷屏了吗?

最近短短20天内,中央密集开会,除了疫情,还部署了同一件事情——“新基建”。其高频率可谓十分罕见。疫情当下,此次“新基建”,到底什么来头?



一、“新基建”什么来头?


谈到基建就想起“铁公机”?这个刻板印象或许是时候刷新了。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这次会议关于基建的措辞,连用了两个“加快”: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的受重视程度,让各界人士嗅出了不寻常的味道。




一时间,“新基建”成为经济大热词5G、云计算等板块纷纷掀起涨停热潮如何概括此次“新基建”?两个字:硬核四个字:硬核科技


简单来说,“新基建”就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领域全都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短板,有些还是被国外“卡脖子”的环节。哪怕现在不干,将来总有一天还是得干。

此次“新基建”包含7大领域:

1.特高压;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3.5G基站建设;

4.大数据中心;

5.人工智能;

6.工业互联网;

7.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地方有关“新基建”的规划,也正准备纷纷“上马”。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近期北京、河北等13个省市,公布了总投资额近34万亿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就包括了“新基建”项目。




在当前形势下,对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比如要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




“新基建”将驶入快车道,并且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等有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BIM作为工程领域转型升级的新技术,又正处在响应国家政策顺势上扬的发展期,为5G时代的BIM+智慧应用提供全新的想象空间,为智慧建筑注入无穷动力,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源动力。


02.“新基建”中的某些领域


此次“新基建”包含的7大领域中,其中三项就与戎光有密切关联。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大的层面说,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在国家最高决策层面,人工智能已经受到重点关注。


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的规划中,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可见今年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可以说是海量信息时代的“诺亚方舟”。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将大量依赖于数据资源。因此从国家政务到各大行业,建立数据中心都将有助于促进行业转型和实现企业上云。

在当今的技术浪潮中,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最重要的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全球顶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每家公司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至少要达到每季度10亿美元的投资水平。而全球数据总量每18个月翻番,数据中心建设会跟不上大数据爆发的步伐。


另外,在云计算之外,5G、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一日千里,亦在共同显著推高着人类社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我国已经将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为工业智能化提供支撑。2012年,“工业互联网”被提出,2017年年底,国家出台工业互联网顶层规划,2019年,“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互联网逐渐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2月25日,在工信部公布的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网络、平台、安全三个层面的项目达到81个。总体来看,5G、平台、安全将是工业互联网行业未来最重要的三大方向。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案例分享
  • 戎光资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3-2021 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40191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