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I 2017 智能金融论坛丨互联网+后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金融?
2017/6/28 16:03:46近几年,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也连续第四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确实,互联网金融引发整个金融行业的巨变,但却隐藏着太多的风险。在今年的两会当中,李克强总理就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而这需要产业的不断技术深化,这似乎与当下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相契合。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变的时点,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位于一个快车道,不仅在技术层面,在应用层面都是如此。得益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在算法上的突破,使得多个基础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得到飞跃提升。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整个社会带来的改变将远大于互联网。
金融行业 —— 海量数据将催化人工智能发展
作为百业之母的金融行业与整个社会存在巨大的交织网络,沉淀了大量有用或者无用数据。这些基础层的云计算、大数据可以与人工智能向匹配,配合目前高速发展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似乎能发挥更加的作用,可以更加准确、高效的去分析每一个数据,甚至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进行学习,与用户进行交流。
其实,这只是人工智能中的冰山一角,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已经超越了大多人的设想。那么,当下的人工智能到底能为金融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相信在即将开展的2017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中可以找到答案。
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7)特开设了智能金融论坛,这将是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发展的最高解读,重量级的专家学者将在现场对当下金融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发展进行深度的剖析,并对行业其未来发展指出重要导向,成为行业中极具指导意义的盛会。
专家说金融 —— 人工智能应用下的金融行业
其实,国内金融行业也逐步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蚂蚁金服、交通银行、平安集团等企业已经开始人工智能的布局。这里涉及包括一些数据分析、交互、智能客服以及一些生物设备等等,成为用户分析和识别的另一个高度。
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ACM Fellow 邓小铁,香港金融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前三星和雅虎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柳崎峰,佐治亚理工学院信息安全和隐私研究所金融学主席教授 Sudheer Chava,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王梦迪,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张胜誉等专家也将对当下智能金融的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充分解读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对于金融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此次大会中,蚂蚁金服人工智能部技术总监李小龙也将参与大会,将为我们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以一个应用者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理解,直接映射当下智能金融的当下状态。据悉,蚂蚁金服下设一个特殊的科学家团队,专门从事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并在蚂蚁金服的业务场景下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应用,包括互联网小贷、保险、征信、智能投顾、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
未来发展 —— 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启示
其实,结合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能力和市场实际应用情况看,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可以更加的广泛。包括智能客服、语音数据深度挖掘、人像监控预警、金融预测、反欺诈、融资授信决策等,这都将为金融行业带来质的改变,让金融行业的很多识别分析工作不在依托于人与数据的交互,而是直接作用于数据,这很大程度的缩短识别流程,更加的高校准确。
可以说,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大多人的预想,它对每一个行业的改变都将是质的飞跃,如今,我们已经在金融行业看到了很多的人工智能身影,这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最好映射。而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将为我们带来更直观深入的解读,让我们更懂人工智能,更懂人工智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