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数据聚“块”为人防信息化建设服务

让大数据聚“块”为人防信息化建设服务

2016/12/8 10:53:40

  当前,贵州正在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贵阳已把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列为“十三五”的发展目标。贵阳市人防办如何通过数据建设助力人防信息化的水平提高,艰巨的责任就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认清大数据对人防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战备数据对人防信息化建设具有支撑和决定性作用,是信息、资源的载体。对全面融合人防力量体系,支撑指挥体系、决定行动优势具有重大作用。防空袭斗争离不开数据支撑。人防必须强化数据是战略资源的观念,把人防大数据建设运用提高到战略层面,形成政府、国动委主导,人防办牵头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应当深入分析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挖掘利用方式,以大数据作为基础,优化改造疏散、掩蔽、防护救护等流程,实现人防业务数据化,如:数据化指挥、数据化协同、数据化保障等,使大数据成为人防信息化建设的“倍增器”。树立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数据思维,运用数据思维想问题,作决策,运用数据语言搞系统,实现人防工作从定性思维向定量思维转型。

二、建立数据采集聚“块”储备共享机制

  数据资源是大数据运用的基础。数据资源越丰富,大数据运用的效益就越高。人防数据是国防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密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如:人防工程的位置、经纬度及图片、战术性能与技术性能以及人口疏散基地、避难场所建设等重要数据以及人的数据、物的数据,如:人口、社区、物业、气象、地理、医疗、设施设备等数据,这些条数据,集聚成“块”进行储备和有效的管理才能体现其运用价值。

  就此,应当建立国家、省、市多级人防数据中心,作为数据采集、组织、储备、管理和使用的“仓库”和“枢纽”。各级数据中心分别是独立网络中心节点,又能整合融入成国家人防数据中心体系。同时预留接口,根据战时需要可与军队指挥网相连接,实现人防数据与军队数据、政务数据、公众数据的交互对接。非保密数据向公众开放,为民服务。

  必须制定规范的人防动员数据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指标、数据格式、功能架构、编码规则和运行标准,做到国标与军标有机对接,确保军地信息平台功能即配即用。

  随着地下空间、避难场所的不断完善,人防信息库标准的数据量也在不断扩充。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数据采集上报、汇总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更加细化明确形成制度,防止数据失真或滞后,提高人防部门及其外部的数据联动,让条数据在“块”上集聚,进一步发挥人防数据信息应用的潜力和新质战斗力作用。

三、大力推动大数据在人防领域的应用

  要想主动利用大数据,首先是尽快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整合分散于各职能部门掌握的各项信息,并确保平台能够安全、高效的运用。

  人防大数据的核心是按照防空掩蔽疏散、防护支援等的业务需求生成工作规则,研究探索海量数据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方式,让“块”间数据更紧密,运用更具导向、时效和价值。

  人防大数据应用着眼实现数据指挥、协同、保障以及疏散、掩蔽和防护救援的需求与人员、物资、设备、场所供给的最佳匹配。运用基于数据模型的精确思维,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一体化联动处理平台,实时掌握掩蔽场所环境情况和容纳能力、应急支援力量的人员、物资、车辆分布情况,现场区域的道路交通情况等。搭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防护支援应用体系。按照边挖掘,边建设,边使用,边形成战斗力的工作模式,逐步推动人防数据聚“块”为人防信息化建设服务。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案例分享
  • 戎光资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3-2021 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40191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