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导弹——改变战争方式的武器

防空导弹——改变战争方式的武器

2016/8/22 16:59:52


   在一战时期,飞机大多为双翼战机,飞行速度慢,高度低。这个时期军队对于防控的压力并不大,一来战机的攻击力量不强,二来防空武器非常容易击落来犯之敌。



  在二战时期,战机无论是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距离以及攻击用载荷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一战时期战机飞机平均时速在200公里-250公里,航程400公里,武器多以机枪为主。


  而到了二战时期,战机平均速度已经在500公里快的已经能超过700公里每小时,作战高度轰战机最高已经可以飞到1.5万米的高空。


  在这一时期,防空武器对于空中袭击已经感觉力有不逮了。


  二战时期来自空中的攻击主要由,轰炸机和攻击机组成。轰炸机通过组成大型攻击编队,携带重磅炸弹对敌境内战略目标如工厂,军营,桥梁,铁路等进行大规模毁灭性攻击。而攻击机则通过小编队携带轻型炸弹或者航炮等武器巡弋战场寻找目标或在地面部队的指挥下进行支援打击。



  对于这两种攻击模式,前者使用大口径高射炮发射延时空爆引信攻击,后者则使用小口径机炮或者机枪防御。不过无论是大口径高射炮还是小口径机炮,在对于防御战机上都是使用概率学攻击法,即击中大量火力,给出一个大致射击范围组成密集的火力网也就常说的饱和攻击的方式来防御。这种防御方式并没有什么精确攻击可言,存粹的用数量来提高概率达到击落敌机的目的。



  特别是在针对重型轰炸机的时候极难防御,由于重型轰战机在飞行过程中只有最开始轰炸时为了提高命中率才会降低高度,而在奔袭过程中都是在高空飞行以躲避高射炮袭击。因此重型轰战机防御无法做到中途防御,只能在要点地区等待轰炸机飞到目标上空开始降低高度后进行拦截攻击。不过这样做也只是尽量减少轰战机对己方目标的伤害,而无法真正做到的拦截敌方攻击。二战时期最好的拦截方式就是派己方战斗机拦截,其作战效率是高射炮无法比拟的。



  在二战后期,盟军的空中攻击越来越多,仅仅靠概率射击已经无法有效阻止盟军,b-17与B-29以及兰开斯特轰战机大晴天就干成群结伙的飞到第三帝国上空投掷炸弹了。事情绝不能这样,必须有比高射炮更好的武器来对付盟军的轰炸机!



  在当时德国将地对空导弹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盟军大型轰炸机群的导弹,其中典型的就是“龙胆”导弹。这是一种大型导弹,这种导弹不同于当时的任何一种导弹。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导弹都是由地面人员遥控飞行,而“龙胆”导弹需要在防区外截击轰炸机群因此需要迎头攻击对于射手来 说这十分困难。对有线和无线制导导弹的大量实验都表明末段制导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聪明的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马德里” 的新设计上马德里”的组件是安装在可动式望远镜前部的红外成像单元,成像单元上有一片十字形金属。望远镜 上下左右移动时,十字金属片会遮挡一部分目标图像,因此系统会持续向不同方向移动望远镜以得到目标的最大信号,这样镜头能够一直指向目标。控制系统将尝试 引导导弹飞向镜头所指方向。但该装置最终只停留在测试台模型阶段。除了红外引导头外,还有德律风根与梅塞施密特合作研制的声学引导头和处于设计中的电子引导头。


  在弹头上“龙胆”导弹分别设计了三种弹头:第一种弹头内含 20×30毫米圆柱形铁弹的方案,铁弹内填充了燃烧剂。经测试,该弹头能在直径65米的地区内每平方米上散布1.5颗铁弹。第二种在弹头内安装了550颗,火箭弹,在300米的距离上以30°圆锥的方式发射,每颗火箭弹都有能力摧毁一架轰炸机。第三种是单纯的炸药,依靠爆炸冲击波毁伤敌机。



  “龙胆”导弹装备主动引导和超大型毁伤战斗部,射程远威力大最高可以攻击16000米的,可以说是最早的远程防空导弹。



  另一种导弹则是用来针对盟军战术攻击机而设计,这种导弹的代表就是“莱茵儿女”导弹。在最初德国研究为了研制未来放空导弹而进行高速飞行研究,当时有两种用于研究的火箭载体分别是F25和F55型火箭,F25型为固体燃料的跨音速飞行火箭,而F55型为液体燃料的超音速弹体。



  在这两种火箭上通过整合弹体与制导设备,研制出了“莱茵儿女”防空导弹。“莱茵女儿”弹长5.74米,射程12千米,最大射高6千米,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翼尖带有发光装置,以方便操作人员目视遥控。


  “莱茵儿女”属于一种被动制导导弹,其原理与现在大多数放空导弹由地面雷达引导攻击基本相同,同时这也是一种用于攻击低空高速飞行的飞行器的导弹,按照分类应属于要点区域放空导弹。



  不过再先进的武器也无法拯救德国,盟军大兵压境已经不是一两种武器能够拯救第三帝国的事情。随着第三帝国覆灭德国防空导弹的技术落入了盟军手中,这也直接促成了第一代防空导弹的诞生。德国防空导弹改变了使用火炮进行火网式拦击的方式,开创了精确制导防空,从此防空作战打开了新的一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案例分享
  • 戎光资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3-2021 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4019124号-1